自动驾驶产业链之激光雷达相关公司分析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动驾驶汽车指主要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和全球定位及车路协同等技术,使汽车具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自主控制的能力,从而可让计算机自动操作的机动车辆。 有别于传

自动驾驶汽车指主要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和全球定位及车路协同等技术,使汽车具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自主控制的能力,从而可让计算机自动操作的机动车辆。

有别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的是,自动驾驶车辆最大特点是AI技术的主导,其驾驶过程是机器不断收集驾驶信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和自我学习从而达到自动驾驶的系统工程。

伴随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每辆汽车将从过去的封闭转向开放,融入到联网的平台中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有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

第一种是“渐进演化”的路线,即在今天的汽车上逐渐新增一些自动驾驶功能,主要利用传感器,通过车车通信(V2V)、车云通信实现路况的分析。

第二种是“革命性”的路线,即从一开始是彻底的自动驾驶汽车,这种路线主要依靠车载激光雷达、电脑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

从应用场景来看,第一种方式更加适合在结构化道路上测试,第二种方式除结构化道路外,还可用于军事或特殊领域。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4,600家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其中,广东省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超过32%。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0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逆势而上,发生多起大额融资事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融资总金额超过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融资信息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过70家,融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天眼查APP专业版专利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超过1.2万件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相关的专利,其中于2019年新申请的专利超过3千余件。

自动驾驶涉及的软硬件——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构成主线L4级无人驾驶系统中的核心传感器硬件之一,目前是被采用比例最大的设备,Google、百度、Uber等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都依赖于它,这种设备被架在汽车的车顶上,能够用激光脉冲对周围环境进行距离检测,并结合软件绘制3D图,从而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足够多的环境信息。

激光雷达具有准确快速的识别能力,唯一缺点在于造价高昂(平均价格在8万美元一台)导致量产汽车中难以使用该技术。

根据Velodyne预测,2022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美元,其中约72亿美元来自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约60%。

根据沙利文的研究报告,至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美元,较2019年实现63.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车载领域即无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是主要组成部分。

同时全球车载激光雷达2025年预计达到69亿美元,2019-2025年CAGR约达60.7%。

不同技术方向的激光雷达技术的成熟时间和落地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当前机械式激光雷达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正处于可量产的阶段,行业龙头Velodyne和中国市场龙头禾赛科技均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半固态式激光雷达与Flash全曝光激光雷达技术成熟度较高,但在具体应用上还存在这一定的限制;

技术性能最高的FMWC与OPA固态激光雷达当前依旧面临着技术突破上的问题。

激光雷达:Velodyne(VLDR.US)

Velodyne是机械式车载激光雷达技术先锋和市场先行者,2020年9月30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以SPAC方式上市成功,或将带动全球激光雷达企业进入上市高峰期。

截至目前,公司激光雷达主要包括旋转机械式、混合固态式、固态式等多种产品(波长以905nm为主)。

竞争优势:

1)作为全球激光雷达领军企业,公司自研的激光雷达智能视觉技术成为众多竞争对手的参考架构,使得其在知识产权IP许可、技术使用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2)2019年公司推出ADAS软件算法Vella。

3)作为行业先入者,多线机械旋转雷达的多个产品已形成规模销售,营业收入远高于竞争对手,具备先发优势。

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减少26.7%,净利润为-4.6亿元,毛利率为29.4% 。



上一篇:刷脸安全不容失误 的卢深视深度解析潜在风险及
下一篇:火影手游:暴走带土技能解析!狂怒爆气改变普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