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透皮技术,如何促进功效成分的吸收和(3)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图)图A可以发现谷胱甘肽和透明质酸合用之后,不管是哪种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都阻碍了谷胱甘肽的透皮吸收。透过去少了,是不是就不好了?我们

(上图)图A可以发现谷胱甘肽和透明质酸合用之后,不管是哪种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都阻碍了谷胱甘肽的透皮吸收。透过去少了,是不是就不好了?我们在做化妆品实验的时候,很多人都重视透皮吸收这一点,但是实际上并不需要它透皮很多,而是需要它储留在皮肤中。

图B是将角质层剥下来做高效液下的检测,可以发现它跟游离药物相比,7000的、9000的、4万2的、9万的分子量,在8小时、12小时都是增多的,就说明了它有缓释的作用;图C是在活性表皮层加真皮层做的实验;图D是全皮层。B、C、D说明了一个问题,谷胱甘肽虽然透过少了,但是它在角质层中和真皮层中的含量都增加了。

那是为什么?

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可以发现透明质酸和谷胱甘肽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我们通常用范德华力、氢键等来表征它们相互作用的强弱。氢键产生就说明它虽然是物理作用,但是它们相互作用得比较紧密。理论上可以推测,谷胱甘肽和透明质酸可以手拉手进入到皮肤中去。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到的这样一个结论:

小分子量的HA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储留的作用;

高分子量的HA可以用来阻滞或缓释用药。

另外,我们其实5年前就在做二氧化钛是否会被毛囊吸收和储留的实验。实验发现大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和二氧化钛相合用,可以形成一层膜,二氧化钛进不去,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在毛囊中的储留。如果大家做遮瑕霜,做不希望药物进去的成分,可以用一些高分子量的多糖类的材料来进行阻碍。

最后我们来讲,怎么来促进药物在角质层中和毛囊中的吸收和储留,现在最热的就是纳米制剂了。

皮肤疾病,就是各种真菌或者是细菌的感染,比如说像白色念珠菌或者是马拉色菌之类的,通常是在角质层处和毛囊处比较多。

现在热门的纳米技术,主要就是指脂质体、醇质体、纳米粒/复合纳米粒、纳晶、纳米乳剂等这些促进药物吸收非常好的技术和途径。

举个我们做过的例子。复合纳米粒的制备就是用玉米蛋白,酮康唑做模型药治疗真菌,卵磷脂来包裹,这三个在乙醇里面溶解了之后,直接拿水分散,用TEM等进行表征,这个体系是可以工业化大生产,非常简单。

最后来做透皮吸收和储留,上图中A、C、E是在鼠皮上,B、D、F是在猪皮上。因为鼠皮上的毛孔特别多,猪皮上的毛孔比较少,比较接近于人,所以我们一般建议是猪来做这个实验。特别是纳米制剂,建议用猪来做。但是如果做处方对比的话,用鼠来做就行了,一个是价格问题,第二个是新鲜程度问题。国内的养猪场切割出来的猪差异太大,有些SD值能超过50%甚至100%,所以实验就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如果做对照,建议大家自己切割的鼠皮比较好把控一点。

D、F这几张图可以表明,纳米粒是能够促进药物在角质层中和真皮中储留的,而且储留量非常大,比例可以达到好多倍。理论上讲毛囊只占人皮肤的0.1%,也就是说只有0.1%的药物应该从毛囊进去,但是我们现在发现纳米制剂有30%从毛囊进去,这个提示我们什么?做生发育发的就应该把它做成纳米制剂,因为它毛囊上储留的非常多。

大家可以看上图荧光标记的纳米粒分布图,特别是6小时的放大之后的E图,毛囊的结构很清晰,在毛囊处药物量非常高,这些纳米粒主要在角质层和毛囊中。

我们又做了活体成像实验,从最后一行的图片看,它整个皮肤是会扩散的,跟理论说法是不太一样。很多人认为皮肤是垂直吸收的,不能水平扩散,但是这个实验发现它是能够水平扩散出去的。

当心、肝、脾、肺、肾取出来荧光拍照之后,看药物全部进去之后到达内脏的毒性表征,可以发现一天三次的纳米粒给药比一天一次的游离药物的毒性还要小。

所以从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制成纳米粒后:

可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促进药物的皮肤真皮层和角质层中的储留,特别对于较厚的皮肤;

通过毛囊途径进入的药物量增加。

因此这种纳米粒在治疗皮肤疾病的过程中,是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的,特别是生发育发的产品。纳米粒是对于治疗皮肤类疾病或需要在皮肤中发挥作用的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理想选择,也是作为毛囊药物(如生发育发类产品)的理想选择。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zonghexinwen/2021/0508/674.html



上一篇: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女排参加奥运测试赛,看完
下一篇:省科学院测试分析所与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