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详尽的小米11充电功率分析测试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内容主要对比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以及原装产品和第三方产品的功率差异。 由于果断的蹭了【取消充电器】这个热点,小米11在充电问题上受到的关注度应该是超过了以往的任何

本文内容主要对比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以及原装产品和第三方产品的功率差异。

由于果断的蹭了【取消充电器】这个热点,小米11在充电问题上受到的关注度应该是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小米手机。

虽然发售之时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充电器套装而使所谓的取消充电器更像是一个噱头,但仍有如我这样的闲人十分关注小米11在脱离原装充电器时的充电功率;而除了有线充电之外,也有很多人选择了55W立式风冷无线充,对于这款产品的存疑点同样很多:小米11配套的55W充电头可以使无线充满功率运行吗?这款无线充所采用的是否是小米的私有快充协议?普通第三方PD充电协议的充电器可以激活50W的最高功率吗?

上述问题起初我打算在网络上搜寻到答案。但是当我发现张大妈上不仅没有一份完善的、准确的结果,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容易误导用户的错误结论,随之我决定自己进行测试,同时整理成一篇文章来分享。


有线充电

有线充电部分其实之前已经发文说过:?

为方便观看下面搬运过来。

起初小米11取消标配充电器听到这条消息我是无条件支持的,因为就我个人来说,确实是一抽屉的充电头用不过来(而且有不少最新的PD3.0充电器)。至于之后同售价可自行选择是否需要充电器,无论你觉得这是真真切切为了环保还是只是一场营销,至少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在这件事情上的利益都没有受到损失。

然而在发布会之后的预定环节,紫色素皮12+256的版本始终不能选择单机套餐,所以最后我还是没能如愿支持小米的环保事业,选择了带充电器的套装。当时的想法是可以在微博或者公众号把这只充电器送掉,也算是变相支持环保了。

结果没想到的是,如果我想让我的小米11能达到满速55W的充电,那这只充电器可能是送不出去了。

通过下图我自己的测试记录和来自充电头网的数据,在小米10尊享版上,我们看到小米目前的充电协议是可以通过常规PD充电器支持50W以上的快充的,再加上此次小米11有胆量宣传要【取消标配充电器】,所以我自以为此次的小米11也是可以用公有的的PD协议达到50W左右的功率,而非小米私有协议。

然而我找来了手头不同品牌的高功率充电器,他们之中大部分支持PD3.0(PPS),给小米11进行了充电测试后,结果确实令我没有想到。

参赛选手中较新的PD3.0充电器有倍思氮化镓65W二代/倍思氮化镓45W/Anker PowerPort III 65W,而联想口红电源65W和Anker PowerPort 100W均是比较落后的PD2.0协议,仅做参照。

我们先来看下小米11使用原装充电器的表现,功率46W,9V5A的大电流快充协议。

实际上看到这有些知识积累的朋友应该能感到微微不对劲了,因为一般PD协议中50W功率附近是靠握手20V电压来实现的,9V5A依然是魔改协议中低压大电流那一套。这证明随小米11套装发售的这款55W充电器支持的是非常典型的小米私有协议。

下面出场的是Anker PowerPort III 65W,一款支持PPS的PD充电器。协议检测中分别有5V/9V/15V/20V的固定电压档位以及一组PPS档位。

但是在配合小米11的实际工作中,这只目前主流的PD充电器却只能有25W的输出。

下面是倍思氮化镓65W二代充电器,依然是当前市面上的主流新品,支持PD3.0,5V/9V/12V/15V/20V的固定电压档位以及一组PPS电压。

在实际测试中,同样只能握手9V电压档位, 功率在26W。

而那些功率档位较少且不支持PPS的PD2.0充电器就更不用说了,联想口红电源只有不到18W的功率输出。当然这也有充电器协议落后的原因,在PD3.0和PPS的加持下不同充电器和终端之间的功率握手更加自由,自然功率会更高一些。

通过以上测试我暂时得出结论,在小米11使用原装充电器时可以达到45W左右的功率,更换目前市面上主流的PD3.0充电器时只能在27W上下徘徊。


无线充电

关于无线充电问题多集中在55W立式风冷无线充上。这也是我在张大妈查阅其他帖子时发现错误结论的重灾区。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zonghexinwen/2021/0303/496.html



上一篇:基于应力测试的港口门座起重机 金属机构剩余寿
下一篇:火影手游暴走带土技能解析!狂怒爆气改变普攻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