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省测”导向作用 切实提高研训质量(4)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此,我们要求各相关学科教研员针对教育管理者(校长、教育局领导)、学科教师两个群体,进行两个类型的分析,写出两个专题报告。我们努力做好三

为此,我们要求各相关学科教研员针对教育管理者(校长、教育局领导)、学科教师两个群体,进行两个类型的分析,写出两个专题报告。我们努力做好三场分析反馈:

2011年7月3日-7月8日,在做好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别组织中学、小学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在江浦珍珠泉宾馆进行封闭式专题培训,区教研室分管主任及相关学科教研员开展建邺区2010年学业水平质量分析与反馈活动。8月20日,在高淳县,我们再次组织全区一把手校长、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区教育局领导及各科室科长全部参加。8月下旬,中小学教研员利用暑期教师培训时间,对各年级任课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学科教研员针对学业水平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下面是中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在培训中提出的分析方法与整改方案:

三、探索科学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导向激励作用

中小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育习惯于把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造成了教育质量观的偏差,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江苏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测试”为我们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样板,它有利于引导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转变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新型评价机制。

1.仿照“省测”模式,开展学生学业水平调研

仿照“省测”模式,我们尝试在初一、小学部分学校、部分年级开展学生学业水平调研。在调研中,我们不仅限于语文、数学、英语,对其它学科也进行“全方位”调研。调研不提前通知,不增加学生负担。

下面是小学具体调研学科和班级:

调研中,学生还就“学习负担”、“阳光一小时锻炼”、“对学科教师满意度”、“老师兼课情况”等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研结束后,我们用数据说话,向学校领导汇报。调研反馈明确无误告诉学校:我们不但要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质量,对其它“综合学科”也有质量要求。我们要学校、教师做出回答,学业成绩取得的背后是靠“增加负担”获得的还是“减负增效”取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健康快乐?等等。

2.实施《建邺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建邺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全方位架构了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管理、评价办法。五大监控是“课程实施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学习常规监控、教学管理监控、教学研究监控”。在教学视导中,我们非常关注学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通过查学校的课程表、看学生的校园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听学校领导汇报,与教师和学生座谈等,了解学校国家课程计划实行情况、各科教学安排情况和“五严”执行情况。

在《2010年建邺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绩效评估考核方案》中,我们不仅仅要看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上五大监控在“考核方案”中占一定的权重。

3.研发《建邺区成绩统计管理系统》

“盒式图”是一种用作显示一组数据分散情况资料的统计图,盒式图中矩形盒子的高度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学生成绩离散程度的大小,因而非常直观。在“省测”分析中,盒式图简洁地反映了各区县成绩离散程度,为教育管理提供了便捷的观察手段。为此,我们研发了《建邺区成绩统计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最大的亮点是,通过Excel平台,很快就能生成“盒式图”、“推进率”等教学统计数据,为教研员、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学工作提供快捷手段。我们做到,每次调研阅卷完毕,当天就可将数据反馈给学校。目前,我们将软件下发全区各个学校,供各中小学在教学管理中推广使用。我们还将软件送给其它兄弟区县教研室,供推广使用。

四、改变研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1.根据“省测”反映的问题,开始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根据“省测”反映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是各区县教研室最终要做的重要工作。我们提出,教研员要改变研训方式,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省测”问卷调研显示,我区教师用于思考,学习,提升自我专业成长的时间低于全市平均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区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和考核。我们利用暑期进行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小学数学教研员就小学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文化背景知识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行数学双向细目表解读与研究。我们面向全区教师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通过教学基本功的考核,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qikandaodu/2020/1120/402.html



上一篇:提高高等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水平的研究
下一篇:化验室分析测试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