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现代分析设备在高校发展中的效能(2)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管理制度。 分析测试部门不管是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工具,还是作为科学研究的本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分析测试部门的

(2)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管理制度。

分析测试部门不管是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工具,还是作为科学研究的本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分析测试部门的建设应该和高校的其他部门建设齐头并进。高校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大型仪器的发展,大型仪器的发展又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所以,加大经费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就是加强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加大建设力度肯定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没有完善的制度,任何团体或部门的效率都不能极大的发挥。但是制度的建设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尊重仪器管理人员劳动的原则。仪器管理人员的劳动应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成果中得到体现,提高仪器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和积极性。第二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管在制定仪器管理人员的制度还是使用仪器人员的制度都要以人为本。发挥涉及分析测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仪器的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第三以仪器最大化效率为原则。仪器作为工具或者研究对象,只有不断地提升效率才能更大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推动。如全面开放大型仪器,培训相关研究生的操作和管理,适当收取测试费用来进行仪器的维修维护,从而进一步保证仪器正常的运转。

(3)管理人员专业化,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提升大型仪器在高校各功能的发挥效率,根本还是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我们认为必须从几个方面进行:〈1〉开放仪器。通过管理人员培训仪器使用人员操作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仪器的维护、培训和管理工作。从而解放管理人员,让其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学习和培养;〈2〉鼓励管理人员出去学习和交流。管理人员只有走出去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知识的不足和缺乏,才会积极地汲取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其在岗位上更专业化;〈3〉鼓励管理人员在岗位上进行创新,对于有创新性成果给予奖励,利用目标引领管理人员更努力地深入研究,培养创新性思维,从而达到大型仪器在服务和科研中功能更大发挥的目的。〈4〉让管理人员参与学生的课程教学。学校对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开设了现代表征技术等相关课程。在开设这些课程时,可以安排相关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大型仪器中心进行现场教学,让管理人员传授仪器的相关理论和操作知识。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促使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加强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结语

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大型仪器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来说,拥有更多高端的大型仪器并不代表就拥有着高水平的技术和研究。只有提升这些仪器在高校发展中的推动效率,不断地培养更专业更精湛的人才,高校教育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功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才能最终全面实现“中国创造”。

信息简讯

四川在线消息 2017年11月9日下午,绵阳科技城工业研究院举行发布会,展示了全光谱录井多组气体分析设备,可在油井钻探过程中,迅速分析气体成分,从而清晰判断油气富含程度。基于同样的原理,该技术未来将应用于轻便化的食品质量分析领域。

该产品的原理为光谱分析,即不同物质成分,其光谱各不相同。但因为有多种成分混杂,现实生活中包括饮料、奶粉,乃至油气等混合物, 其光谱分析难度则呈现几何倍数上升。绵阳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光谱分析模型,可以通过混合物的光谱分析出其成分,目前该产品已在油气勘探等领域得到应用。

该技术不仅可在油井勘探方面应用,还在奶粉等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应用。未来还可以制作光谱识别芯片,将其置于容器,只需将物体倒入,即可在几秒钟内分析出其成分。(记者 祖明远)

1 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校重点着力人力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功能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才培养虽然是核心,但是通过科学研究这条途径进行;并且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最终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1]。所以,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是这三大功能的纽带。而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中,现代分析设备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既是服务科学研究的工具,也是科学研究的本身。同时,通过科学研究来进行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于是,一个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现代分析设备的效率,才能更好地促进一个高校在三大功能上的发展呢?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qikandaodu/2020/1120/397.html



上一篇:2019年度《分析测试学报》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下一篇:《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