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综述(5)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特殊的多场景使用状态和研发、生产、使用、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现状,相较于传统的

4 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特殊的多场景使用状态和研发、生产、使用、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现状,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安全体系,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研究方向需要解决:如何进行高可靠的入侵检测和防护,防止对车辆控制单元的直接控制造成生命财产方面的损失;如何保障复杂通信环境信息安全,提升车辆的防护能力;如何采取高效可靠的响应和回复方案等[19]。强调构建以“检测—保护—响应—恢复”为体系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体系以及针对智能汽车的不同安全等级的响应机制和恢复策略是未来智能汽车信息安全的主要发展方向[20]。(1)构建全生命周期层次分明的纵深防御体系,涵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维修和报废全阶段,覆盖车载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及多模式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分级多域防护系统,运用安全分级、访问控制、加密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和安全审计保障技术;(2)从单点或被动防御方法向动态感知安全检测和主动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御系统转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识别、风险管理和攻击溯源;(3)借助密码技术和可信计算体系,逐步完善车联网的可信环境,从本质上提高安全水平,增强对未知威胁的防御能力和效率。

5 结 语

本文通过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逻辑架构、测试评价技术,指出了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全生命周期的纵深防御体系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核心所在,前景广阔。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是保障车联网体系与车路协同理念能否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的基本前提,本文提出针对当下环境的研究方向建议,并对智能网联汽车所存在的多角度攻击向量展开分析,探讨了基于“端—管—云”的逻辑架构防护思路,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是提高整体安全性的必要手段,有助于整个安全系数的增强。望上述几点能为我国车联网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戴一凡,李克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汽车制造业,2015(18):14-17.

[2] 刘茜.关于汽车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8):12-13,16.

[3] 王喜文.汽车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J].汽车工业研究,2013(11):34-39.

[4] 时胜尧.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33-34.

[5] 张海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远程升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21-24.

[6] 李馥娟,王群,钱焕延.车联网安全威胁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7,43(5):29-33.

[7] HU Y C,PERRING A,JOHNSON D attacks in wireless networks[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6,24(2):370-380.

[8] ALNIFIE G,SIMON R.A multi-channel defense against jamming attack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ACM workshop on QoS and security for wireless and mobile ,USA:ACM Press,2007:95-104.

[9] 滕峻林, 龙永红, 贺理. 基于RFID 技术的智能汽车安全防盗系统设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80-83.

[10] C. K.Nagpal,Chirag Kumar,Bharat Bhushan,et al.A Study of Black Hole Attack on MANET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IJMECS),2012,4(8):47-53.

[11] DOUCEUR J R.The Sybil attack[C].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eer-to-Peer Systems London,UK,2002:251-260.

[12] 沈岑.车联网通信安全与隐私防护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1-71.

[13] 刘晓曼,于广琛,陈诗洋.车联网安全监管策略与标准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8(8):51-53.

[14] 范兵.IMS 体系下VoIP 的若干安全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1-82.

[15] 白晶晶.Web 应用安全测试技术与漏洞扫描系统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1-74.

[16] 刘文艳.社会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3):80-82.

[17] 冯涛.车联网技术中的信息安全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8):28-30.

[18] 周琦.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7(10):33.

[19]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J].汽车工程,2017,39(6):697-704.

[2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网络安全白皮书(2017)》发布[J].中国信息安全,2017(10):29-34.

宋昊辰(1992—),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载以太网测试技术及车辆信息安全技术;

杨 林(1965—),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电子产品的检测认证;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qikandaodu/2021/0727/795.html



上一篇:传感器在柔性自动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分析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