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探(2)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提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优化现有实验课教学模式。目前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与监督。这种模式的特

(三)提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优化现有实验课教学模式。目前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与监督。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实验器材的数量,通常以3、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使用一台实验器材,导致学生进行试验动手操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灵活地安排时间,采用课堂时间与课后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选课情况下的学生进行试验操作的需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试验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增加项目实践环节。由教师给学生设计课程相关的项目题目,题目会尽可能多地涉及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学生针对项目背景和需求,进行分析扩展,制定出相应的项目实施计划,并给出试验验证。该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做为核心的多样化评价体系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理念的实践。整个评级体系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模块,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以综合评价为辅,将学、做贯穿到每个评价模块中。过程评价占总体的70%,其中,学生的考勤情况占比10%,课堂的参与度及表现情况占比25%,任务完成的学生互评占比25%,任务完成的教师评价占比40%;综合评价占总体的30%,其中期末考试占比70%,项目报告占比30%。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应改变以往期末成绩占比过大、过程成绩构成单一且仅由教师一人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纳入过程评价,通过学生互评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同时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虑学习产出形式的多样化。

三、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新兴产业、新经济对工科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为导向,在深入分析了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工程实践、课程评价四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新内涵、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革,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产出,同时,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1]张海生.“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价值向度与预期效果[J].湖北社会科学,2017,9:167~173

[2]“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3]冯丹艳,莫玉梅.“新工科”理念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22:236~238

[4]陶铭,曲超,洪小宇.“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21:41~45

郭云飞,薛梦凡,申屠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qikandaodu/2021/0727/793.html



上一篇:基于慕课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混合式教学探讨
下一篇:传感器在柔性自动化中的应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