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混合式教学探讨(3)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教学内容碎片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如前所述,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线慕课的视频内容包含课程所有教学内容,以独立的单一知识点为单

2.教学内容碎片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如前所述,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线慕课的视频内容包含课程所有教学内容,以独立的单一知识点为单元,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录制3-10分钟的教学视频。这样将复杂庞大的一个知识体系变成一个个小单元组成,学生在在线学习时压力骤减,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着重学习,或者针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此外,在知识点视频中,尤其针对信号的频域描述、系统传递函数等枯燥抽象的教学难点和传感器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重点内容,通过嵌入三维动画视频、传感器实物拆解组装视频等内容,将枯燥的数学理论和深奥的测试原理形象生动化,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测试概念,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

3.随时随地学习,实时在线讨论。在线慕课的学习视频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考试前强化复习。通过在线学堂网站数据统计,近9成的学生利用移动客户端,即利用学习通APP进行在线学习,访问时间不固定,可能是早上起床前的10分钟时间,也可能是中午食堂打饭排队时间,或者是晚上熄灯就寝前的碎片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灵活的在线学习,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学习兴趣浓厚。慕课还有在线论坛功能,为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提供平台,学生可以就课上难点、课上疑点、课后作业、学习难点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老师也会定期上线回复,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种线上答疑模式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4.教学活动线上化,化繁为简,省时高效。在混合式教学中,利用学习通APP,几乎可以将所有教学活动线上化,省时又高效。以出勤考核为例,可以在下课前2分钟进行在线签到,老师可以设置签到手势,规定学生在2分钟内签到完成,实时自动统计未出勤学生,这样考核出勤省时、方便、高效。除了签到功能外,还可以在线选人提问,随堂测验,主题讨论,还有前面所述的课堂研讨学生分组也可以在线完成(以上活动均需要通过学习通APP手机端实现)。另外,课后作业也是在线布置和提交,老师设定提交截止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实现无纸化保存,成绩可以实时返回给学生;在线资料库,在线题库等在线资源的不断累积和建设也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可以线上分享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二) 混合式教学改革未来的工作重点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正处于启蒙和发芽阶段,要真正地发挥最大作用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在下一轮次的混合式教学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开展工作。

1.继续推行小班化教学。目前,混合式教学仅在“卓越工程师班”进行了试行,效果良好,但是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可见,该模式要想大规模推广实施和发挥作用,必须推行小班化教学,一个老师对应一个班级学生甚至半个班级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这样研讨课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突显。在小班化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研讨的学时,34学时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1/3左右的学时进行课堂研讨。

2.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目前该门课程的学生评价考核机制仍然以期末考试笔试成绩为主,占比80%。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教学面向工程应用,更加注重学生工程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要增加平时成绩的占比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甚至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研讨成绩,在线学习成绩,以及课后作业等主要部分组成,根据各部分占比设置权重。另外,期末考试试卷也应更偏重于工程案例的分析,淡化理论数学推导和计算。

3.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虽然课程的学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如前所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老师在研讨课前备课和课后线上管理及在线答疑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从学院和学校层面出台相应的混合式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广大教师真正投身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教学。[8]

五 总结

以上,我们介绍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在线慕课的建设情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在线慕课的建设完成很好地辅助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得课程更好地面向工程、面向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并且使教学活动线上化,省时高效。该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机械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在线慕课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qikandaodu/2021/0727/792.html



上一篇:先进科研测试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工科理念下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探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